English

《曾纪泽日记》的第九个版本

1999-05-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林夏 我有话说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与洋务运动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整整二十年的手写日记,记录了他后半生的生活里程,反映了清末同治、光绪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因此,一百多年以来,不同时代、地域与身份的有识之士,先后对他的日记进行了八次整理编刊。

但是,这八个版本,无一首尾完具,各有利弊得失:或系节略,不见全貌;或仅影印手稿,繁体草书,又无标点,不便通读,而且缺失了作者后来的另本增补。1998年岳麓书社新编《曾纪泽日记》,第一次对曾纪泽现存全部手写日记及其生前亲自校订增删之初始刻本进行了汇编辑注。

较之前此八个版本,它的内容最为全面、丰富:作为“中兴名臣”曾国藩长子而随侍直隶、京师与金陵的读书、郊游以及受读庭训的经历;代父批阅文件、草拟信札、应酬官场以及管理衙门事务;料理其父丧事,整理其父遗集,督率编校刊印的译细过程;湘中绅士的日常生活与浸润西方文明的种种表现;记载耳闻目睹的京师政局、朝廷政事、两宫起伏、六卿臧否以及光绪帝亲政后究心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直观感受;记述任职总理衙门、海军衙门、户、刑、吏部与同文堂、钱法堂之经历及其所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正因为它的独特而重要的价值,1996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学术委员会将之列为重点项目。粗翻本书,其特点大致有三:

一、底本齐备、权威:《曾惠敏公手写日记》的权威性自然无可置疑、无可替代了。但是百余年来,坊间时有数种版本,其中竟有并未见诸《手写日记》者,岂非怪事?但学界一直未予理会。本书整理者不辞辛劳,穷穷??,多方搜讨,终于寻得最早的刊本,而它又是曾氏本人生前校核增补、送交总理衙门、英商贸利刊刻。作者分赠友人,现已绝版一个多世纪的难得珍本。整理者以此两种善本作为工作底本,参校其他六家版本,自然后出转精。比如积薪,后来居上。

二、内容丰富、珍贵:前者八种版本,内容单薄、残缺,或节选半年、九年、十年不等,即使是影印本《手写日记》,但又缺失了数万字表现曾氏外交艺术与洋务思想、限于体例而不便写进寻常日记的重要内容。兹举一例:

日意格欲充中国驻法总领事官,曾求之筠仙丈(指曾纪泽前任郭嵩焘,号筠仙),筠翁正色拒之。本日复问于余,余应曰:“此事非使者所能建议。若总署果派足下充总领事,则使者之责任轻松多矣。”余面软,不能效筠翁直言拒之也。

此系光绪四年十二月十七日日记之另本增补。郭嵩焘生性耿直,故对此非分之求,径以直言正色拒之,而曾纪泽则为人机灵,以一种几乎是职业外交家的口吻敬了对方。两相对照,前者确有大清帝国钦命出使大臣的架式,而后者则更符合近代外交使节的身份。

三、《前言》很有学术价值,很见学术功力,实实在在的提出并解决了几个难题。第一,初刊本是如何问世的?曾纪泽称“初出洋时,写日记寄译署,不知沪人何由得稿,公然刷印”,历来学者都不曾留意或未曾知晓更未得见这个初始刻本,《前言》却令人信服地指出:

曾纪泽所称“沪人”,其实并非“沪人”,乃是以笔名“尊闻阁主人”闻名中国近代报业的申报馆业主、英国商人美查。美查主持《申报》期间,多次登报征购汉籍珍本,且利用外籍商人身份,向中国官绅多访求手稿、抄本,交付下属企业申昌书局印行,检其《曾侯日记序》曰:“昨于友人案头,见有侯手录日记一本……因取此卷,排印成书。”这个“友人”,想来也非寻常人物。美查确实具有很高的新闻职业敏感,当曾纪泽奉命出使英、法,出京至沪,去国远航时,美查即亲往曾纪泽客寓,专程拜访……

第二,初刊本比《手写日记》多出的部分从何而来?是否可靠?价值何在?《前言》指出:出使外国者,例当向总理衙门缴送日记,详载涉外事件及风土人情,曾纪泽抵任后,便命使署随员据《手写日记》缮录副本,自为核改,有增有删,并根据曾纪泽早年更改日记的事例,指出“多出的部分乃是曾纪泽对《手写日记》的再创作,的确是可靠的”。其内容,一则描述西洋风俗物产、科技文化与地理形势,这是服从于总署对使臣的要求的;二则半为表白,半为评论,这又是符合当事人事后发挥的心理的,故自有其独特价值。第三,各种版本的渊源例如?利弊何在?《前言》作了深入的分析与中肯的评价。限于篇幅,不再引录。

新编《曾纪泽日记》采用点校辑注的方式,对《手写日记》、《曾侯日记》以及其他六种主要版本进行汇编辑注,既忠实于原貌,又丰富了内涵;既方便了读者,又附注了脚注;既校正了讹误,又注释了人事。为醒眉目,便阅读,整编者还添加了每年年首之年号纪年与详明月份,目录也因此做到了简洁适用,实为近年难得之佳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